在产品功能趋同的轮胎市场,澳通轮胎跳出 “技术参数比拼” 的传统思路,通过打造 “轮胎 + 文化”IP,将品牌与旅行、非遗、环保等文化元素深度绑定,赋予产品情感价值,让澳通轮胎从 “出行工具” 升级为 “文化载体”。
“澳通公路旅行 IP” 是品牌文化建设的核心。澳通轮胎联合旅游平台推出 “最美公路自驾计划”,精选国内 10 条特色公路(如新疆独库公路、云南丙察察公路),组织车主开展自驾活动。活动中,澳通轮胎不仅为车辆提供专用适配轮胎,还设计 “轮胎印记” 打卡环节 —— 车主可在沿途指定地点,用轮胎蘸取环保颜料,在纪念画布上留下专属印记,象征 “车轮丈量山河” 的旅行意义。2023 年,该活动吸引超 5000 名车主参与,相关话题 #澳通轮胎自驾记# 在社交平台阅读量突破 3 亿,不少车主表示:“带着澳通轮胎走遍最美公路,不仅体验了驾驶乐趣,还留下了特别的旅行纪念,这种感觉很有意义。”
非遗文化的融入让澳通轮胎更具文化底蕴。澳通与四川蜀锦非遗传承人合作,推出 “蜀锦纹限定款轮胎”,将传统蜀锦的回纹、云纹图案,通过激光雕刻技术复刻在轮胎胎侧,既保留了非遗纹样的精致细节,又不影响轮胎性能。同时,澳通还制作非遗纪录片《车轮上的蜀锦》,讲述蜀锦工艺与轮胎设计的融合过程,在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后,引发广泛关注。这款限定款轮胎上市后,首批 5000 条迅速售罄,有车主评价:“胎侧的蜀锦纹太精美了,开在路上总能被问起,感觉自己也在传播非遗文化。”
环保文化的传递则彰显品牌社会责任。澳通轮胎发起 “轮胎环保艺术展”,将回收的废旧轮胎加工成雕塑、花盆等艺术品,在全国 10 个城市巡回展出。展览现场还设置 “轮胎再生课堂”,教观众用废旧轮胎制作手工艺品。这种 “变废为宝” 的环保理念,让更多人了解到轮胎回收的价值,也让澳通轮胎的 “环保形象” 深入人心。
从公路旅行到非遗传承,从环保艺术到文化传播,澳通轮胎用 “轮胎 + 文化”IP,打破了工业产品的冰冷形象,赋予品牌情感温度。这种以文化为纽带的品牌建设方式,不仅提升了用户对澳通轮胎的认同感,也为品牌开辟了差异化竞争的新赛道。
|